更新:2024-09-10 10:16:09
2024年是“十四五”規劃深入實施的關鍵之年配資股票,也是“十五五”規劃前期工作的啟動之年。
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表示,要發揮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的導向作用,做好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部署和任務分解,把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十五五”規劃基本思路的研究重點。
在“十五五”規劃的背景下,國資國企作為國家經濟的中堅力量,其發展新質生產力具有重大意義。
一、國資國企產業新布局看什么?
當前,我國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形勢,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同時,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時期。
新時代下,經濟發展對生產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不僅強調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更強調生態構建和產業協同。
今年6月,在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務院國資委資本運營與收益管理局局長王海琳在會上表示,將指導中央企業用足用好現行相關政策,利用創業投資基金加大對行業科技領軍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的投資力度,鼓勵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其中,硬科技通常指代高技術壁壘、高研發投入、高價值產出的行業(以下簡稱“三高”),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技術、新材料、低空經濟、海洋經濟等。這些領域往往具有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是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以人工智能為例,受益于算法、數據和算力三方的共同發展,人工智能應用逐漸成熟,據測算,2024年我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突破6000億元,預計2029年將突破萬億大關。目前已經培育了421家國家級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廠,萬余家省級的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我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超4500家。
其中,AI大模型是人工智能領域的一個重要技術成果,正在為產業帶來新的商業機會和發展空間。
此前前瞻產業研究院重磅發布的《2024年前瞻中國AI大模型場景應用趨勢藍皮書》,從AI大模型行業應用的實現路徑、商業模式、應用需求概述、大模型應用競爭格局以及投融資分析等八大路徑深度剖析了AI大模型行業應用的現狀與趨勢。
事實上,伴隨多家科技廠商推出的AI大模型落地商用,各類通用、垂類大模型已在多個領域逐步開始商業化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果。截至2023年,金融、政府、影視游戲和教育領域是大模型滲透率最高的四大行業,滲透率均超過50%。
可以預見,上述“三高”產業將成為“十五五”規劃的重點,前瞻認為,搶先布局“三高”產業,就是把握新機遇,就是在新形勢下搶占發展的制高點。
二、國資國企如何選對細分賽道?
面對這樣的新趨勢,國資國企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骨干力量,想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密切關注新興技術的發展趨勢,以便及時調整戰略,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
回顧過往,在“十四五”期間,雖然國資國企在多個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也面臨著一些發展痛點。
以往而言,不少企業選擇賽道之時,往往會陷入“定勢思維”,戰略缺乏科學性和先進性,對產業認識不足,對行業發展趨勢把握不準,往往只重視賽道規模效應和成長前景,忽視產業規律和自身條件(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尤其在制定企業戰略時缺少重大創新,未能通過市場洞察進行業務模式創新,缺乏核心競爭力的構建,這并不利于自身的可持續性發展。
在此背景下,對于國資國企而言,選擇一個適合企業且具備可持續性發展的賽道,意義重大。這就要求,他們需要懂技術、懂轉化、懂市場,做好技術洞察,緊密結合區域產業發展需求和自身資源優勢,尋找到合適的賽道進行布局和規劃,選擇適合自己的國有資本布局優化路徑。
那么,面對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國資國企如何選擇適合的賽道去發展?
前瞻認為,國資國企想要選對賽道、選好賽道,需要借助專業智庫的知識與資源,來進行技術洞察與趨勢把握、制定科學決策與戰略規劃以及加強風險管理與持續監測,進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占先機、實現高質量發展。
其關鍵在于規劃與企業戰略目標、資源稟賦、現有業務相匹配的產業發展體系,挖掘產業機遇,打造第二增長曲線。具體來說:
1、研判市場進入的可行性
要通過深入的行業研究和調研去了解市場規模、市場增長潛力、國產替代機會、產業鏈價值占比、競爭格局,去判斷市場可行性,值不值得進入?難不難進入?同時也要進一步判斷技術可行性(技術轉化潛力、技術先進性、技術可替代性、綠色低碳程度等)和財務可行性(商業模式、研發生產周期、產出回報周期等),進而準確把握市場機會和挑戰,為制定科學的決策提供依據,降低投資風險,提高市場競爭力。
例如,前瞻為某國企規劃與企業資源相匹配的業務賽道、篩選投資并購標的,通過對擬布局業務方向的行業現狀、競爭格局及空間的分析,明確公司新業務整體發展戰略,并繪制可落地執行的行動路線圖,再結合企業業務布局策略及企業資源能力,篩選符合要求的標的企業,并指出具體實施路徑。
2、評估企業資源和能力的匹配度
立足于自身擁有的內部資源能力,結合企業可觸達的外部資源能力,去把握適合自身條件的外部市場機會,并考慮企業的長期特質和潛力來做出最終選擇。
例如,某國企的需求是篩選與企業資源相匹配的業務新賽道,前瞻通過深入研究與其業務吻合的細分賽道發展現狀及前景預測,結合企業自身的資源能力,剖析行業機會,對其細分業務進行篩選并提出實施路徑、策略構建建議。
綜上所述,國資國企在產業細分賽道的篩選和進入策略上應緊跟國家戰略導向、深入分析市場需求、研判技術發展趨勢并評估企業核心競爭力。同時采取多元化投資方式、強化資源整合、注重風險管理、推動創新發展和優化人才配置等策略以確保成功進入并占據有利地位。
三、前瞻助力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
整體來說,若國資國企想要擁有符合自身實際的高質量發展規劃,在新質生產力領域實現前瞻布局和快速發展,既需要前瞻性的戰略眼光,也需要智庫的專業支持。只有將兩者結合,才能在復雜的外部環境中,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實現從“大”到“強”的跨越,成為推動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
其中,智庫能夠發揮對市場形勢的專業研判作用,深入分析全球及國內產業發展趨勢,識別技術變革的方向和潛在機會。更為重要的是,智庫能夠通過前瞻性的研究,為國資國企找準產業升級的關鍵突破口,這包括識別產業鏈中的薄弱環節、分析關鍵核心技術的“卡脖子”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和路徑建議。
作為更懂產業的科技型決策智庫,前瞻產業研究院深耕產業研究26年,洞悉6600+細分產業鏈,擁有6大自研大數據平臺,企業大數據、宏觀大數據、政策大數據、產業大數據、招商大數據、園區大數據,由院士領銜,1200+合作國際院士智庫專家,560+行業高階研究員,匯聚行業頂尖力量,始終站在產業發展的前沿,從技術角度解構產業發展趨勢,為眾多企業和政府機構提供了科學、專業的產業規劃與發展策略建議。
前瞻將通過存量業務診斷評估、產業細分賽道選擇、業務發展中長期戰略規劃這一整套服務體系,從評估企業現有存量業務的競爭力、市場前景及存在問題,到規劃與企業戰略目標、資源稟賦、現有業務、風險偏好相匹配的產業發展體系,建立差異化競爭優勢,再到制定企業產業提升總體發展戰略,確立產業提升的戰略目標、發展路徑及發展模式,幫助國資國企謀劃開展前瞻研究工作,進一步挖掘產業機遇、突破發展瓶頸,來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質生產力領域,前瞻產業研究院憑借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深厚的行業積淀,與深圳市社會科學院強強聯動,初步形成一套新質生產力評價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聚焦新型勞動者、新質生產資料和新型勞動對象,以及新質生產力“三要素”的優化組合等評價維度,充分反映了新質生產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催生的形成邏輯。下一步,研究團隊將依托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庫對新質生產力進行測算,使評價指標體系能夠成為觀察新質生產力動態發展的有力工具。
圖:深圳新質生產力評價指標體系
此外,前瞻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基于前瞻戰略性新興產業大數據熱力指數,重磅發布《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性熱力值評價指數報告》,通過指數的對比,旨在反映各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熱度和發展潛力。
國資國企通過上述評價體系及報告,可以了解各區域的產業發展狀況,為投資決策和戰略布局提供科學依據,進而避免同質化競爭,形成錯位發展優勢,提升整體競爭力。
面對即將到來的“十五五”規劃,前瞻產業研究院將從產業規劃的視角切入,通過深入的技術洞察,結合產業生態資源,幫助國資國企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配資股票,明確整體定位和核心價值,調整業務結構,優化資產布局,進而為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賦能作用,實現企業總價值可持續增長。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在線配資公司觀點